重復性使用囊檢測:確保醫療器械安全性與耐久性的關鍵
在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侵入性或接觸患者體液/組織的器械中,“重復性使用囊”(通常指設計用于多次滅菌和使用的器械組件或腔體結構,如內窺鏡的操作通道、特定手術器械的收納腔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對這些囊體進行重復使用,雖然可以顯著降低醫療成本和環境影響,但也帶來了潛在風險,包括殘留物污染、材料性能退化導致的密封失效、滅菌不徹底引發感染等。因此,建立科學、嚴謹、標準化的“重復性使用囊檢測”體系是醫療器械制造商、再處理機構(如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以及監管部門的共同要求。該體系的核心目標在于評估囊體經過規定的清洗、消毒、滅菌周期后,其功能性、無菌性、材料完整性及生物安全性是否依然符合臨床使用要求。
核心檢測項目
針對重復性使用囊的檢測項目需全面覆蓋其使用過程中的關鍵風險點:
1. 物理性能檢測:
- 密封完整性/泄漏測試: 檢測囊體在經歷多次使用和滅菌循環后是否存在微小的裂縫、孔洞或接合處滲漏。這是防止污染物侵入或內部介質泄漏的首要指標。
- 耐壓性/爆破壓力測試: 評估囊體在承受內部壓力(如沖洗液壓力)時的結構強度和抗破裂能力,確保其在正常操作壓力及安全系數范圍內保持完整。
- 尺寸穩定性: 測量囊體關鍵尺寸(如內徑、長度、壁厚)在多次處理后的變化,確保其與連接部件的兼容性和功能性不受影響。
- 材料機械性能: 包括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硬度等的測試,評估材料是否因反復熱應力(滅菌)或化學作用(清洗劑)而顯著老化、變脆或軟化。
- 連接件性能: 測試囊體與器械主體連接部分的牢固性、密封性及反復拆裝后的可靠性。
2. 化學性能檢測:
- 殘留物檢測: 檢測清洗劑、消毒劑、滅菌劑(如環氧乙烷、過氧化氫)及其反應副產物在囊體內表面的殘留水平。殘留物可能對患者造成毒性或刺激反應。
- 可瀝濾物/溶出物測試: 評估在模擬使用條件下(如接觸特定介質、溫度),囊體材料中是否有有害化學物質(如增塑劑、穩定劑、單體)溶出到接觸介質中。
3. 微生物學性能檢測:
- 滅菌效果驗證(無菌保證水平 SAL): 通過生物指示劑挑戰測試或物理/化學指示劑數據,證明經過規定的滅菌程序后,囊體達到10^-6的無菌保證水平。
- 清潔效果驗證: 通過模擬污染物(如血液、蛋白質、脂肪)挑戰測試,結合目視檢查、生化法(如蛋白質殘留測試)或微生物法,驗證清洗程序能有效去除污染負荷。
4. 生物相容性評價: 在模擬或加速老化后,評估囊體材料或其浸提液是否仍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如細胞毒性、致敏性、皮內反應性等),確保長期使用接觸的安全性。通常依據ISO 10993系列標準進行。
5. 功能性測試: 模擬實際臨床使用場景,測試囊體在重復使用后是否仍能順暢完成其設計功能(如液體/氣體通過性、器械插入/拔出順暢度等)。
關鍵檢測儀器
完成上述檢測項目需要依賴專業的儀器設備:
- 泄漏測試儀: 包括壓力衰減法、真空衰減法、流量法、氣泡點測試儀或示蹤氣體(如氦氣)檢漏儀等高靈敏度設備。
- 材料試驗機: 用于進行拉伸、壓縮、彎曲、爆破壓力等力學性能測試。
- 測量設備: 精密卡尺、千分尺、投影儀、光學顯微鏡、三維坐標測量儀(CMM)等用于尺寸和形貌分析。
- 分析化學儀器:
- 色譜系統: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氣相色譜儀(GC)、離子色譜儀(IC)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殘留物、可瀝濾物。
- 光譜系統: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Vis)、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質譜儀(MS,常與GC/LC聯用)用于物質鑒定和定量。
- 總有機碳分析儀(TOC): 常用于檢測水基清洗后器械表面的有機殘留總量。
- 微生物實驗室設備: 生物安全柜、恒溫培養箱、高壓滅菌器、菌落計數器、用于生物指示劑培養和讀數的設備。
- 老化試驗箱: 溫濕度箱、加速老化箱(如根據Arrhenius原理加速熱老化)、輻照老化設備等,用于模擬實際使用壽命內的老化過程。
主要檢測方法
檢測方法需標準化、可重復:
- 標準化清洗、消毒、滅菌程序模擬: 嚴格按照制造商規定的或行業推薦的再處理流程(包括循環次數)對囊體樣品進行處理。
- 加速老化: 利用高溫、高濕、輻照等手段在較短時間內模擬長期使用/存儲條件下的材料老化效應(需科學驗證加速模型的有效性)。
- 破壞性與非破壞性測試結合: 如泄漏測試通常是非破壞性的(可進行全檢),而爆破測試、力學性能測試通常是破壞性的(需抽樣進行)。
- 模擬使用測試: 設計實驗裝置模擬囊體在臨床中的實際使用狀態(如通液、通氣、器械通過)。
- 浸提方法: 使用適當的浸提介質(如生理鹽水、細胞培養基、植物油、模擬體液)和條件(溫度、時間)獲取可瀝濾物/溶出物。
- 微生物挑戰試驗: 使用已知濃度的標準菌株污染物進行挑戰,然后執行清洗消毒流程并檢測殘留微生物。
遵循的檢測標準
重復性使用囊的檢測必須嚴格遵循國內外相關法規和標準,以確保結果的權威性和可比性:
- 國際標準:
- ISO 13485: 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是基礎要求。
- ISO 17664: 規定了制造商需提供的可重復滅菌醫療器械再處理信息的要求。
- ISO 11737 系列: 醫療器械滅菌的微生物學方法(生物負載、無菌測試、滅菌確認等)的核心標準。
- ISO 10993 系列: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的系列標準。
- ISO 11135 / ISO 11137 / ISO 17665 系列: 針對不同滅菌方法(環氧乙烷、輻照、濕熱)的具體標準。
- ISO 80369 系列: 液體醫用連接件標準,可能涉及相關密封和連接測試。
- AAMI TIR12, AAMI TIR30, AAMI ST98 等: AAMI(美國醫療器械促進協會)發布的技術信息報告和標準,提供了可重復使用器械再處理的詳細指南和測試方法。
- 中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 YY/T 0287 (等同 ISO 13485): 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
- GB 18278 / GB 18279 / GB 18280 (等同 ISO 17665 / ISO 11135 / ISO 11137): 濕熱、EO、輻照滅菌要求。
- GB/T 16886 (等同 ISO 10993): 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 YY/T 0802 (等同于 ISO 117
CMA認證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證書編號: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認可
實驗室認可證書
證書編號: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認證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證書編號: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