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面菌落總數檢測:保障衛生安全的關鍵環節
手作為人體直接接觸外界環境的主要部位,是微生物傳播的重要媒介。在醫療、食品加工、制藥、實驗室操作以及餐飲服務等眾多對衛生要求極為嚴格的領域,手部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交叉污染的風險、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公共健康。因此,定期、規范地檢測手表面的菌落總數(Total Viable Count, TVC),成為評估手部清潔消毒效果、監控衛生操作規范執行情況、預防感染和污染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菌落總數檢測反映了樣品中需氧和兼性厭氧的異養細菌、酵母菌和霉菌在適宜條件下(如特定培養基、溫度、時間)生長繁殖形成肉眼可見菌落的數量,是評價物體(此處為手部皮膚)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衛生指標。通過科學的檢測流程,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指導改進手部清潔消毒程序,有效阻斷微生物傳播鏈。
檢測項目
本檢測的核心項目是:手表面菌落總數 (Total Viable Count on Hand Surface)。具體而言,是通過規范的采樣和培養計數方法,測定工作人員(或受試者)在特定時間點(如工作前、關鍵操作前、操作后、手部清潔消毒后等)單只手掌(通常包括手指、指縫、掌心和手背)或雙手指定區域表面殘留的可培養微生物總量。其結果以菌落形成單位每只手(或每平方厘米)(CFU/hand 或 CFU/cm2)來表示。
檢測儀器與主要耗材
進行手表面菌落總數檢測,通常需要以下核心儀器設備和耗材:
- 無菌采樣工具:
- 無菌棉拭子(Swab)與采樣液: 常用于涂抹法。拭子頭通常由合成纖維(如滌綸)制成,采樣液為無菌緩沖液(如磷酸鹽緩沖液PBS)或含中和劑的溶液(如含卵磷脂、聚山梨酯-80以中和殘留消毒劑)。
- 無菌接觸皿(Contact Plate或RODAC Plate): 適用于按壓法(直接印跡法)。瓊脂表面凸起,便于與手部曲面充分接觸。內含標準平板計數瓊脂(PCA)或胰蛋白胨大豆瓊脂(TSA),常添加中和劑。
- 培養設備:
- 恒溫培養箱: 用于在特定溫度(通常為30-35°C或36±1°C)下培養微生物。
- 微生物實驗室基礎設備:
- 無菌操作臺/生物安全柜: 提供無菌環境,用于樣品處理、傾注平板等操作,防止污染。
- 均質器/漩渦混合器: 用于將棉拭子采樣液中的微生物充分洗脫、混勻(若后續采用傾注法)。
- 微量移液器及無菌吸頭: 用于精確移取液體樣品。
- 無菌培養皿: 用于傾注法。
- 菌落計數器: 手動或自動設備,用于準確計數培養后平板上的菌落數。
- 培養基:
- 平板計數瓊脂(Plate Count Agar, PCA)或胰蛋白胨大豆瓊脂(Tryptone Soya Agar, TSA): 最常用的非選擇性培養基,用于菌落總數的培養計數。
- 含中和劑的培養基: 若懷疑手部有消毒劑殘留,培養基中需預先加入合適的中和劑(如卵磷脂、吐溫-80、硫代硫酸鈉等)。
- 其他耗材: 無菌手套、酒精燈、記號筆、記錄本等。
檢測方法
手表面菌落總數檢測主要有兩種常用方法,均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 涂抹法 (Swab Rinse Method):
- 采樣人員佩戴無菌手套。
- 取一支無菌棉拭子,蘸取適量無菌采樣液(通常為含中和劑的緩沖液)。
- 規范涂抹:用棉拭子用力、全面、有規律地(如沿手指長度方向、橫向、旋轉)涂抹受檢者單只手的整個表面(包括指間、指尖、掌心、掌背、手腕前部等),確保所有預定區域都被涂抹到。
- 將涂抹后的棉拭子頭剪入或直接放入盛有定量(如10ml)無菌采樣液(含中和劑)的試管中。也可以將拭子放入含采樣液的試管內,充分振蕩洗脫。
- 在實驗室內,對洗脫液進行適當稀釋(根據預期污染程度)。
- 傾注法培養: 取1ml稀釋液(或原液)加入無菌培養皿,傾注約15-20ml融化并冷卻至約45°C的PCA或TSA瓊脂,立即混勻。凝固后倒置培養。
- 涂布法培養: 取0.1ml稀釋液(或原液)滴加到已凝固的瓊脂平板表面,用無菌涂布棒均勻涂開。待吸收后倒置培養。
- 按壓法/直接印跡法/接觸皿法 (Contact Plate Method/RODAC Plate Method):
- 采樣人員佩戴無菌手套,取出無菌接觸皿(內含帶中和劑的瓊脂,表面凸起)。
- 受檢者將手(通常為優勢手)五指稍分開,手掌向下。
- 將接觸皿的瓊脂表面均勻、平穩、有力地按壓在手的整個表面(指尖到腕部),確保瓊脂與皮膚充分接觸,按壓時間通常為幾秒鐘。施加的壓力需均勻、一致(通常規定如1kg左右)。
- 立即蓋上皿蓋,標記清晰。
- 倒置,放入恒溫培養箱培養。
- 培養與計數:
- 將平板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在規定的溫度(如30-35°C或36±1°C)下培養規定的時間(通常為48±2小時或72±2小時)。
- 培養結束后,取出平板進行菌落計數。選擇菌落數在30-300 CFU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低于30則記錄實際數,視為估計值;高于300則記錄為“多不可計”TMTC,并選擇較高稀釋度的平板)。
- 對于接觸皿法,直接計數瓊脂表面的菌落數。
- 對于涂抹法傾注或涂布平板,計算出每毫升洗脫液中的菌落數(CFU/ml),再根據洗脫液總體積(如10ml)和涂抹的手部面積(通常成年人單手面積按30 cm2估算,或按實際測量),最終計算出結果(CFU/手 或 CFU/cm2)。公式示例(涂抹法):
菌落總數 (CFU/手) = 平均菌落數 × 稀釋倍數 × 洗脫液總體積(ml) / 取樣體積(ml)
或 菌落總數 (CFU/cm2) = [平均菌落數 × 稀釋倍數 × 洗脫液總體積(ml) / 取樣體積(ml)] / 手部采樣面積(cm2)
檢測標準
手表面菌落總數檢測需依據權威的、行業認可的標準進行操作和結果判定。常見的相關標準包括:
- 國內標準:
- GB 15982-2012 《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這是國內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的核心標準。
- 明確規定了醫務人員衛生手消毒后和外科手消毒后的細菌菌落總數限值(衛生手消毒:≤10 CFU/cm2;外科手消毒:≤5 CFU/cm2)。
- 附錄中詳細描述了涂抹法(棉拭子法)和壓印法(接觸皿法)的操作規程。
CMA認證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證書編號: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認可
實驗室認可證書
證書編號: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認證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證書編號: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