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探針檢測
1對1客服專屬服務,免費制定檢測方案,15分鐘極速響應
發布時間:2025-07-25 08:49:03 更新時間:2025-08-28 10:12:00
點擊:373
作者: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

1對1客服專屬服務,免費制定檢測方案,15分鐘極速響應
發布時間:2025-07-25 08:49:03 更新時間:2025-08-28 10:12:00
點擊:373
作者: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
牙探針(Dental Probe)是口腔檢查中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主要用于評估牙齒表面、牙周組織及齲損的病變程度。其檢測結果直接影響牙周病、齲齒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案的制定。本文將系統解析牙探針檢測的核心項目、操作規范及其臨床意義。
牙探針檢測可分為牙周組織檢查、齲齒探查和其他輔助評估三大類,每類包含多項具體指標:
牙周探診是牙探針的核心應用,需使用帶有刻度(通常為1-12mm)的牙周探針,按標準操作評估以下參數:
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 PD) 方法:沿牙長軸方向,輕柔插入齦溝或牙周袋底部,記錄齦緣至袋底的垂直距離。 正常值:健康牙齦探診深度≤3mm;≥4mm提示牙周袋形成。 意義:判斷牙周炎嚴重程度及療效追蹤。
探診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 方法:探診后觀察齦緣是否出血,按位點記錄陽性或陰性。 意義:反映牙齦炎癥活動性,陽性率>20%提示牙周病活躍期。
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 方法:結合探診深度與釉牙骨質界(CEJ)位置,計算牙齦附著喪失量。 意義:評估牙周組織破壞程度,是牙周炎分期的核心指標。
齦下牙石與根面粗糙度 方法:探針尖端觸探根面,感知齦下牙石沉積及根面光滑度。 意義:指導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RP)。
牙探針通過觸覺和視覺輔助定位齲損,重點檢查以下部位:
窩溝點隙齲 方法:探針尖端輕劃窩溝,感知是否卡針或出現黏性阻力。 注意:過度用力可能導致釉質損傷,需結合視覺觀察變色或脫礦。
鄰面齲 方法:探針側緣滑入鄰接區,探查粗糙或崩缺。 輔助手段:需配合牙線、X線片(如Bitewing)提高檢出率。
根面齲 方法:評估暴露根面的軟化或凹陷區域,多見于牙齦退縮患者。
牙齒松動度 方法:探針柄部輕壓牙冠,測試動度(分Ⅰ-Ⅲ級)。 意義:判斷牙周炎進展或創傷性咬合。
根分叉病變(Furcation Involvement) 方法:使用彎探針(如Nabers探針)探查磨牙根分叉區,分Ⅰ-Ⅲ度病變。 意義:影響預后及治療決策(如截根術)。
修復體邊緣密合性 方法:探針尖端劃過修復體邊緣,檢測是否存在懸突或縫隙。
器械選擇
操作要點
記錄方法
牙探針檢測是口腔基礎檢查的基石,其標準化操作與精準解讀直接影響疾病管理效能。臨床醫生需掌握多參數綜合判讀能力,并結合新技術提升診斷水平,最終實現個體化治療目標。
參考文獻:
分享
證書編號:241520345370
證書編號:CNAS L22006
證書編號:ISO9001-2024001
版權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京ICP備15067471號-33免責聲明